产品新闻

【新闻发布会解读】《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解读

时间:2024-07-25 01:43:33 文章来源: BOBAPP官网下载IOS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解读,我们邀请到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到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有关内容,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科创+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提升服务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的总体工作部署,近期,省政府印发了《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学科专业体系,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揽子的制度设计。

  《实施方案》从3个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一是高校层次类型结构日趋合理,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匹配度明显地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争创2个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以上部委或省重点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向深度转型,力争新增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建成5所“双高计划”学校,推动若干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进入“双高计划”行列。二是学科层次水平显著提升,对安徽创新改革发展的支撑度明显地增强。力争Ⅰ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10%;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30%,其中10个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20%;参与评估的Ⅲ类高峰学科全部进入全国学科评估榜单,半数以上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50%。三是学科专业结构逐步优化,与产业体系契合度明显地增强。到2025年,服务十大新兴起的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5万人、应用型人才超70万人、技术技能型人才超35万人。力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留皖率逐步达到40%。

  围绕以上描述的目标任务,《方案》聚焦5个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举措,并从3个方面就组织保障予以明确。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体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导向。围绕提升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匹配度,就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出针对性目标和举措。比如“增设服务十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急需的本专科专业点1000个”“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建成50个现代产业学院”。二是体现争先进位要求。在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设定上,坚持“奋力跳一跳”。比如在人才方面,提出打造100人左右的高峰学科带头人队伍;省属高校每年引进1000名左右青年博士;每年遴选300名左右优秀博士到省属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学习和工作。三是体现系统集成思维。与教育部等三部委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若干意见、我省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部省共同行动方案、学科专业体系改革实施意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相衔接,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是体现开门制定文件。落实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注重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和平台的思维,吸纳科大讯飞、长鑫存储等头部企业参与文稿的起草,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会同十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对“十四五”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制定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面向“双一流”高校、行业特色型高校、科研院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分别召开三场座谈会,动员、组织全省高校编制本校《实施方案》。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接下来,我和在座的几位同事一起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谢谢赵厅长的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在新闻发布稿中,我们听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Ⅰ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10%;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30%,其中10个Ⅱ类高峰学科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20%;参与评估的Ⅲ类高峰学科全部进入全国学科评估榜单,半数以上达到国内学科排名前50%”的目标,请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对加快提高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出哪些具体举措?

  一是加快高峰学科建设。高质量实施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构建支撑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高峰学科群。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及其他高水平大学相关学科创建A类学科。

  二是加强基础学科建设。高起点前瞻性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专业。积极对接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顶尖学科建设计划”,积极争创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建设若干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高校持续加强已有基础类博士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争取将基础类硕士一级学科提升为博士一级学科,争取培育一批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类硕士一级学科。

  三是优化应用学科布局。深化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对接联动,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引导高校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能源交通、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航空、现代服务业等社会需求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应用学科专业。支持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共同培育、项目联合攻关等方式,推动高校丰富学科专业内涵,改进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快速响应需求能力。

  四是强化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培育计划,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方式。打破学科壁垒,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国家安全、国家治理、储能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为重点,着力布局培育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推进“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构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传统优势学科智能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积极争创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大力推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促成多学科协同攻坚,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

  五是扶强特色学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聚焦工业“四基”突破和应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学科。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类和复合型、应用型学科。“双高计划”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一批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特色专业集群。保护和发展中医、中药、考古学、徽学、非遗、诗学、戏曲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冷门学科。

  一是健全基于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建设省级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与发布、跟踪调查与反馈制度,定期公布紧缺学科专业名单和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名单,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提供依据。

  二是强化学科专业增设的需求导向。面向重点战略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加快布局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科专业。围绕培育壮大十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分类引导高校优先设置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民生急需、填补我省空白点的学科专业。坚持跨界、融合发展理念,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开放办学模式,与领军企业、科研院所、产业联盟等合作联办一批新型学科专业。

  三是加大学科专业存量调整力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清单”制度,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实行限招、隔年招生、停招等措施。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持续推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

  四是加强传统学科专业改造升级。加强传统学科专业改造升级。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性调整,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新发展。

  对提高我省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及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这一需求,《实施方案》有没有考虑?

  一是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总体设计和统筹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级平台,建设省部级、厅局级、校级等特色优势明显、梯次衔接互补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加强科研创新平台绩效考核,建立动态调整和滚动支持机制。

  二是组建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坚持应用需求、未来导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共性研究平台。围绕创新服务十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省十大新兴起的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行业商协会、企业等多方资源,建设30个区域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并向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倾斜。

  三是培育发展国家级研发平台。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科技产业组织学院。整合省内高校科研资源,选准主攻方向,谋划培育1-2个承载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支持省属高校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四是布局省级科研创新机构。推动高校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深度开展协同共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多元主体投入、市场化运作的省级研发机构,在省属高校加快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

  五是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实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题、市场阅卷”,推动高校与各市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支持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具备条件的研究生注册登录“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科研服务。

  请问对贯彻落实《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高校是如何考虑?

  这个实施方案是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高校综合改革的又一重要文件。安徽大学正在研讨、制定落实细则。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报告我们的工作。

  从2017年“双一流”建设开始,安徽大学就瞄准了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双一流”主建学科,将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着力为我省产业创新发展研发技术、培养人才。

  我们牵头申建“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并顺利入选“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备选项目,在金属团簇材料精准制备、新一代先进磁斯格明子存储材料等领域产出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在智能感知、高性能存储器芯片设计、水性聚氨酯绿色生产工艺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撤销了12个毕业生需求不旺、建设成效不明显的本科专业,停招了4个特色不够鲜明的本科专业,增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制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8个直接服务我省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工科专业。

  我们累计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2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82.8%,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2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毕业生读研率超过66%;连续四年安徽大学毕业生留皖率超过60%;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

  一是建优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联合中电博微公司、中电科43所等机构以及长鑫电子、晶合集成等企业,共建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之一。我们在该研究院建设4吋晶圆全套生产实训线和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研发技术设施,正在全力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二是建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该研究院已形成电能质量、镁基功能材料、激光与光学、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等多个成果转化团队,成立“机械人智能抓取研究与应用技术中心”等22个共性研发技术中心。研发的“复杂电机系统关键技术”,被誉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发动机”;研发的新型电能质量测试设备,已成功为北京“冬奥会”供电保驾护航;研发的全国首台“激光回流焊”设备已在京东方产线调试,即将大规模应用。自2019年4月揭牌以来,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累计转化成果89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

  三是建好安徽大学科技园。五年来,共组织创新创业项目4051项,孵化企业312家,其中61家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成立至博光电、安大清能、柏逸激光等高科技企业10家。“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孵化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50家,把科技园建设成为举足轻重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孵化平台,全面服务我省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安徽大学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地推进未来学院建设,与企业共建嵌入式研发中心,构建更完善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基础研究人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多、更强的“安大力量”。

  主办单位: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教科大楼邮政编码:230061

Bob官网
bob苹果app
BOBAPP官网下载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