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IU)联合开设的集成电路(IC)设计美中双硕士班05级学生顺利毕业。此次毕业的学生大多将走向包括Intel、威盛电子、中星微、英飞凌等国内外知名芯片企业,另外一些学生还将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在后WTO时代,IC产业竞争将更激烈。中美联合培养这种全球化的教学模式,将为缓解我国IC设计人才不足起到积极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集成电路(IC)设计美中双硕士项目负责人孙伟博士说。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产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接影响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000年以前,国内的IC设计企业不过30多家,而目前国内已有IC设计企业500多家。”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行政长徐滔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水平正在进入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航道。
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定,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位居世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全行业销售额约为265亿元,同比增长38.7%;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出口总额为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
去年,信息产业部发布《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中国将在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等13个信息产业重点项目上进行集中攻关。据介绍,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是制约中国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科技领域。在这一领域设立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是为实现阶段性突破,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拥有一批核心专利与标准,全面增强对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基本形成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一五”规划把自主创新放到战略位置,预示着可以带领电子信息产业不停地改进革新的IC设计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不过,随着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超高速发展,集成电路专业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日益凸显。人才数量不足和人才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瓶颈。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指出,大而不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软肋,人才短缺则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硬伤。
据统计,2004年我国与集成电路相关的本科专业点31个,目前总共有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在校生7900多人,远远不能够满足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集成电路人才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针对上面讲述的情况,教育部已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集成电路专业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教育培训的力度,批准了北大、北航、清华等15所大学正式建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所大学筹建基地,并确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目标:到2010年力争培养集成电路专业设计人才5万人,集成电路工艺人才8000人。
“在IC设计产业中,人才是关键。”徐滔说。据介绍,集成电路人才是高层次人才,一般要达到硕士层次才能符合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据了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FIU联合开设的双硕士项目最早始于2002年,入学学生两年内可获北航软件工程及FIU电子工程两个硕士学位。
孙伟介绍说,该项目的培养模式是,FIU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直接到北京讲授基础课,或者是从美国等地邀请IC工业界资深专家讲授专业课,全部学位课程采用英文讲授;而且全球的许多顶级IC和其他厂商作为双硕士学位项目的合作伙伴,提供研究项目/产品作为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在工业实际环境下学习IC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徐滔表示,过去威盛公司在招收IC设计人才时往往还要对其进行一定期限的培训。而该项目的设计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威盛公司才积极加入北航的集成电路(IC)设计美中双硕士项目,与北航合作建立了IC设计电子实验室,并与知名IC设计企业一同设立了奖学金。徐滔透露,目前该项目的多名毕业生已在威盛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