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顶级规模、技术领先的5G网络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6日在2024移动通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实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5G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6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601728.SH)、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开启了中国通信产业的5G时代。
截至2024年4月末,全国5G基站的总数已达到374.8万个,与2023年末相比,净增了37.2万个。5G移动电线%,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5G网络。
如今,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到新疆塔里木万米深井;从海南三沙的永兴岛,到青藏高原的三江源,我国已完成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的5G网络覆盖。正在进行的5G异网漫游、信号升格行动,让更多偏远地区也将实现5G网络覆盖。
共建共享是5G基础设施的一大亮点。中国铁塔副总经理赵敬宝在论坛上表示,中国5G网络超速发展的重点是共建共享。目前5G共享比例达95%,新建基站共享率大幅度的提高至85%,相当于累计少建塔站112万座,节约投资超2000亿元,节约土地6万亩。
赵敬宝介绍,共享的成效真正体现在助力行业降本增效,近年来,协同客户联合开展“降低5G铁塔使用费、节约电费、节约场租费、提升服务质量节约维护成本”的四个专项行动,已累计为客户节约经营成本超60亿元;同时,持续强化专业化运营,电信企业单租户的维护费已下降20%以上。可以说,共建共享在为5G建设注入加速度的同时,真正地为社会和行业减少了重复投资建设和资源浪费,助力行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从5G工厂到5G智能矿山,从5G远程医疗到5G智慧课堂,5年来5G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加速,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有力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港口、矿山、工业、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各大行业企业积极拥抱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联合基础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根据不一样的行业企业特点,协同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创造了一批5G标杆应用,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
5G还带动新型消费、新兴起的产业不断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量。5年来,5G用户规模和5G流量消费迅速增加,促进了4K/8K超清视频、裸眼3D、云手机等新兴业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5G消息、5G新通话、虚拟数字人等新兴应用的创新活跃,撬动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和月户均流量(DOU)的大幅度增长,这些新模式、新业态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站在5G发牌5周年的新起点,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将打开更加广阔的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空间。
当前,5G演进技术——5G-A技术的应用已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基础电信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终端芯片企业等各方热情参加5G-A国际标准制定,稳步推进产品研制试验,超前规划5G-A网络部署,在性能提升、绿色节能、网络智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和积极进展。
与此同时,我国已超前开展6G愿景需求研究,发布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指标等研究成果,2023年6月提出的5类6G典型场景和14个关键能力指标全部被国际电联采纳。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此前表示,6G的愿景不仅是网速快,更是在网速的基础上实现手机性能比的提升、覆盖率的提升、垂直行业的全面拓展,6G不仅是5G往前的延续,更是对5G全面的升级。
他认为,6G落地还有一段距离。后续有三大关键行动:一是要做好6G技术梳理,进行关键技术验证,并非所有技术都能走到最后;二是做好6G与5G的衔接,加强5G的基本的建设,标准、技术、应用、行业四路并举,推进5G-A迈向商用,6G潜在技术在5G-A标准中提前导入;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开放合作,广泛邀请国际公司参与我国6G研发工作。